讲座时间:2025年4月1日 周二下午3:00-5:30
讲座地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一教1212会议室
报告1:时间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的作用
主 讲 人:马纪新教授
主讲人简介:马纪新博士,现任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计算与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教授及博士/研究生项目主任,曾担任该校计算机与计算科学中心主任及人工智能研究小组负责人。马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安徽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的客座教授。马教授于1982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并于1994年取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信息系统,尤其对时序逻辑、信息安全、机器学习、基于案例的推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有深入研究。马教授曾是英国计算机学会、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CIS/IEEE、世界科学与工程学会和英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特别小组的成员。此外,他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文集的编辑,以及国际会议及程序委员会的主席,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上担任特邀主旨发言人。迄今为止,马教授已在国际期刊和会议文集上发表了超过200篇研究论文。
报告摘要:时间的概念在刻画现实世界中自然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动态呈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普天之下各领域中的大多数信息和知识都是与时间有关的,而计算机系统丰富的时间问题也需要合适的方法来处理。特别地,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许多应用都需要处理数据的时间维度、信息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关于它如何变化的知识。本次讲座的目的是:(a)激发和解释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一个方兴未艾的重要话题;(b)概述时间本体论的一些基本问题;(c)通过一些示例简要介绍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的时间表示和推理。
报告2:大模型中的知识生成、推理与创新技术
主 讲 人:杜文才教授
主讲人简介:杜文才博士,现任澳门圣若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据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以及脑部重大疾病人机交互数字诊疗装备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人民医院的兼职教授。杜教授在阿德莱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以色列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杜教授目前担任国际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ACIS,美国)、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湾区人工智能协会副理事长。2008年,杜教授荣获中国杰出学者称号,并获选为见证建国60周年的中国著名学者。2015年,他被评为“中国科技骨干——杰出科学家”。
杜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个性化(精准)医疗、智能康养以及数据分析。他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11项科研项目,项目总金额近八千万元。在过去的十年中,他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发表了200余篇EI/SCI学术论文,并出版了20部学术著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教学优秀奖4项。杜教授分别14次担任IEEE、ACIS等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共同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并12次被邀请在IEEE、ACIS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演讲。
报告摘要: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的技术发展正从单一语言处理向多模态协同、静态知识库向动态知识管理演进,本报告将探讨大模型的技术的知识生成的广度、推理能力的深度、跨领域应用的创新性以及未来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因素,例如,结合知识图谱的显式逻辑增强、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优化,以及多模态数据的深度融合。